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心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 > 勋章研究 > 正文

她是妳爱的人吗?——咨询师手记

2014-08-13 03:03:47 作者:不详 浏览数:583
0

厦门市勋章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昱香

注:本文中的个案已隐去任何可能暴露隐私的信息,并根据真实个案做了详细整理,旨在介绍咨询的过程和理念。

第一次了解平露是通过咨询预约登记信息:平露,女,1994年5月出生,父母健在,有一个小二岁的妹妹;母亲发现平露与另一女生有同性恋行为,反复劝阻无效后被限制上网和外出,家人希望通过帮助纠正平露同性恋行为;咨询预约登记是表哥为平露办理的,联系方式也是表哥的手机电话。

我拨通表哥电话,确认平露本人是否愿意接受咨询。表哥说咨询是家人的意见,平露并不知情。电话里,我向表哥介绍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合作、共同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需要来访者有主动求助愿望,建议表哥就咨询一事征求平露本人意见。第二天表哥电话反馈平露愿意接受咨询。我与平露的咨询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次咨询,平露由妈妈和表哥陪同,一落座妈妈就迫不急待介绍平露情况:去年12月,平露大一认识了当地高三年学生玲,二人关系密切,寒假放假就把玲带回家;玲在平露家住了一个月,和平露同居同宿,因为都是同龄女孩,开始妈妈并没有介意,可是一连几次发现两人一起洗澡后,引起了妈妈怀疑,在她追问下,平露承认和玲的同性恋关系;父母极力反对,玲离开了平露家,平露也答应父母不再与玲交往,但平露并没有做到,开学返校不久就住到了玲家;平露妈妈知道后到玲家找平露,此时玲家才知道两个孩子的关系,也坚定反对;平露和玲暂时分开,但不久妈妈就发现二人又有来往,无奈将平露从学校领回,关在家中限制上网外出,至今已有二周时间。

平露妈妈在描述中,几次反复强调:“女孩子怎么可以和女孩子这样啊!肯定不可以这样的!”妈妈迫切希望咨询师能够纠正平露的同性恋行为。在妈妈的叙述中,表哥一直没有说话,平露也是安静地听着,偶而和我的目光接触并回应我一个淡淡的微笑。妈妈叙述完后,我问平露有什么补充?平露微笑着说:“就跟她说的一样。”我感受到平露在妈妈面前表达的拘谨和约束,于是我建议和平露单独交流。

妈妈和表哥退出咨询室后,我和平露的目光再次相遇,我回应着平露的微笑发出邀请:“现在轮到你来谈谈自己了。”“其实我们在去年9月份就认识了,我们在一起有很多话说,也很开心,然后家里一直不同意,就是这样。”平露只做简单回应。

我继续引导:“这么好的一段关系,家里提出让你们分开,你愿意吗?”平露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我问:“真的愿意?”“反正家里也不让我出去,手机也被收走了。”“所以你是被迫、无奈的同意?”“也不是啦…”“那是因为…”平露沉默了一会儿:“我也不知道。”那一刻,我感受到平露内心的迷茫,何去何从她真的没有答案。于是我交给平露一张A4白纸和一只笔,让平露在白纸上创作一幅画,画中具备三个要素“房子、树木和人物”,希望通过图画的象征性隐喻去探索、感知平露的内心世界。

“语言、文字”是现代人日常生活常用沟通形式,然而在语言、文字形成之前的远古社会,或者在个体成长的婴幼儿时期,人们则是通过“线条、图形和画面”来收集信息,感知环境,理解现象,心理学将这种模式称为原始认知机制。在原始认知机制下人们将生活点滴,以最原始的、未经加工的自然映像记忆被储存在心灵世界,与逻辑思维记忆共同构成人们的内心经验世界。随着逻辑语言、文字沟通的频繁使用,图像化形象沟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被人们所遗忘,但原始认知并不因人们的遗忘而丧失,它的图像存储时时都在进行着。如果这部分图像记忆进入意识,则被人们用语言、文字来谈论,如果未进入意识则停留在潜意识,在无意识状态下直接影响人们的知情意行。人们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困扰往往与这部分原始图像记忆有关,要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扰,就要想办法把内心世界里的图像记忆显现出来,进行象征性诠释解读,将无意识意识化人们才能重新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平露用5分钟时间完成了创作画(附图),接下来我和平露以画为主题聊了起来,最后话题集中在二个人物身上。

 


我:这二个小人是谁?有你吗?
平露:我和玲。带眼镜的是我。
我:你平时带眼镜吗?
平露:没有。
我:平时不带眼镜却画出了眼镜,我想一定不是偶然的。平露,如果眼镜的出现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平露:不知道。
我:不着急,猜猜看,或许这个信息与你和玲关系有关,或许跟你的现状有关…不着急,慢慢的感受一下。(我温柔地鼓励着、等待着)
平露:(沉默了一会儿)我想眼镜是不是在告诉我,我看不懂玲。

我:‘看不懂玲’…(我缓慢的重复着)
平露:以前玲很开朗阳光,我们有很多话说,可是现在她…(平露欲言又止,停顿了一会儿无奈地摇了摇头)搞不懂她!
我:(我看着画,感受着平露的内心感受)哦,她是不是会生气,有时候脾气挺大,还会用手攻击人。
平露:(吃惊地看着我)你怎么知道的。(话语中带着肯定,语气中带着好奇)
我:因为你画出来的呀。(我指着画中的玲,把我的感受跟平露分享)你看玲的头发一根根竖着生长,右手臂粗大有力,我的感受是玲的情绪化表现和她的攻击行为,你觉得呢?

我的感受分享打开了平露的话匣子,在20分钟时间里,她说了与玲的最初认识,到她们关系的发展,再到她们之间经历的矛盾,以及现在平露心里的纠结。最后平露指着画中的二片云说:这是我现在面临的二个问题,一个是我和玲的关系,很麻烦,不知道怎么处理?另一个是我不想上大学了,想出去找工作,可是家里不同意,我不知是继续学业还是选择工作?到这时,我和平露的第一次咨询也接近尾声,我们针对这二个问题制订了咨询方案,计划用4次咨询(每周一次)协助平露解决心理困扰。

第二次咨询,我们的话题还是从那幅创作画开始:从“左右侧的窗户”谈到对立紧张的父母关系,从“扁平的屋顶”谈到平露在家庭中的压抑感,从“左上角的太阳”谈到平露对亲情温暖、关怀的渴望,从“大树小花”谈到平露对社会化支持、陪伴的期待,从“飞翔的小鸟”谈到平露对突破困境、寻找心灵自由的向往。

最后我们重点讨论了平露和玲的关系:从“缺少嘴巴和耳朵”谈到二人之间经常会因为日常琐事争吵而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反而更多时间用手机信息联系,平露感受到在阅读想象中能给她们带来比语言沟通更愉快的体验;从“缺少鼻子”谈到她们为了避免争吵而压抑情绪,又为了弥合矛盾裂痕而委屈求和,平露感受到在伤害中彼此失去了自我;从“缺少肩膀”谈到二人曾经承诺要忠于对方,不离不弃,但面对现实她们都无力承担来自于家庭、社会和生活的种种压力,平露开始质疑这份承诺的存在价值。

咨询结束时,平露对自己和玲的关系做了梳理:父母平时在外忙生计,回家后更多是争吵,很少感情交流,家里让人感觉冷清孤单。大学认识玲以后,二人经常在一起有很多话说,感觉有陪伴被支持很温暖。可是随着关系的发展,却发现交往越深、越亲密二人之间的矛盾反而越激化、压力越大、苦恼越多。平露不禁感慨:玲是我真正爱的人吗?我和玲的关系将如何发展?

第三次咨询,我们把平露的感慨设定为咨询目标,把“爱情三要素:承诺、情感和性”融入平露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来探索她内心真实的情感需求。我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分别在三个角上写下承诺互动、情感互动和性互动,然后对平露说:“平露,在你和玲的关系中,如果让你分别给“承诺、情感和性”打分数,以10分为最满意,0分为最不满意,你会怎么打分?再说说你的打分理由”?平露犹豫片刻写下:“情感”8分(理由:分享心情、共同话题、兴趣爱好相同、一起逛街购物、一起游戏K歌);“承诺”6分(理由:彼此是对方唯一的朋友、秘密不向他人分享、和别人对抗时做忠实的支持者);“性”3分(理由:好奇、好玩)。

之后平露一一描述她和玲在一起交往的点点滴滴,我注意到整个描述比例:情感互动70%,承诺互动25%,而性互动仅5%。在平露为我呈现的关系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她们的关系更倾向于友情而非爱情,我把我的感受和平露分享,平露嘴里喃喃着:“友情?爱情?友情?爱情?”我知道平露在内心重新界定她和玲的关系,时间一分一秒的滑过,我在默默陪伴中等待着…“你是对的,我跟玲的情感其实不是爱情。”平露语速不快但却清晰明确:“我们的关系其实是相同情趣爱好的亲密友谊,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友情界线里,我们的关系和谐融洽,而当我们跨越友情到达爱情界线时,我们开始争吵冲突和彼此伤害。友情比爱情更适合我们!”

澄清了关系,我们的咨询围绕“友情和爱情”的关系差异,处理了平露与玲超越友谊的情感纠结,从爱情领域回归到友情领域,褪下恋人角色重返友人身份,并与恋人角色做告别与分离。

第四次咨询,原定的咨询计划是“在学业与工作之间做选择”,然而实际咨询中,平露已不需要我更多的引导启发,而是用非常清晰的思路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决定,以及对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思考,我协助平露一起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最后平露对四次咨询做了全程回顾,为我们的咨询画上了圆满句号。

平露离开咨询室时,户外阳光一片明媚,我给予平露一个温暖的拥抱把她送入阳光中,也在心中默默祝福她:20岁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