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nzhang Consultant 咨询顾问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 > 勋章观点 > 正文

当下人学习《易经》的意义

2013-10-17 19:22:34 作者:不详 浏览数:3293
0

1、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
        浮躁的当下,我们有太多的观念,使我们脑筋不太清楚的,可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举个例子:像今天非常普遍,大家都认为这是对的,叫做自信。人应不应该有自信,这种话不能用有或者没有来回答。
        《易经》里面: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包括自信在内,但是我们中国人讲到自,只讲什么,只讲自觉,只讲自反,自省,自律!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自信,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会有幸福感的。因为人有可控制的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部分,可控制的部分,是操之在我,但是不可控制的部分,是操之在天。所以,中国人的信心,是对老天有信心,而不是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多拐一个弯,你可以试试看,我们相信老天,会保佑我这种人,如果老天不保佑我们这种人的话,那它保佑谁呢?只是这样而已。
        如果把天去掉,人有自信,那你试试看,你就会自大,就会狂妄,就会过分的自我,然后人际关系很差,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们可以举出的例子很多,目前我们所谓的普世价值,其实是有待商权的。
2、具有神秘性、道德性:
        《易经》的神秘性是因为以前科学没有发达,我们没有办法用科学来解释它,所以只好用神道把它包装起来,现在我们科学发达了,我们可以把《易经》里面的神秘性,整个把它用现代化语言来诠释。但是它的道德性,你是没有办法取代的。所以《易经》的道德性在二十一世纪,还会得到很大的发扬了。
3、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是全球性,它是必然的趋势,谁也挡不了。可是现在大家看到,凡是全球性的活动,都有人很激烈的抗争,这是为什么?因为它会引起很多的疑虑,说全球化以后,会把本土的文化整个消灭掉,没有一个地区的文化希望被消灭。这个时候大家就知道,只有像《易经》这么广大包容的东西,我们四个字就解决了,“求同存异”我们会尊重每个地区的文化。但是,我们会在这当中找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变成大同的基因,这个只有《易经》做得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