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澳门勋章易经顾问有限公司 林金樟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易经是不是迷信?这类似于对金钱的疑问: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事实上,金钱只是人们用来交换商品的工具,金钱本身没有善恶之分,而使用它的人却分善恶。
不同人对金钱的追求不同,对待金钱的态度也不同,万恶的源头来自人们心中的贪欲,所以金钱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使用金钱的人,但现实中金钱往往成了“替罪羊”。同样的道理,易经本身不是迷信,迷信的是不了解易经的人!
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外衣,做了一些骗名、骗利、骗地位的勾当,但骗子与学术终究是两个概念。对于骗子,我们应当利用法律武器将其绳之以法,对于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讨论、研究,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很好的去继承和发扬。
而那些总想将传统文化冠以“迷信”的人,往往是既没有法律意识,也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们也为中国五千年文化而自豪,但却说不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什么,这正是太多国人的悲哀。
那么易经到底有没有迷信成分呢?我们要从易经的发展史来谈。距今约五到七千年前的伏羲,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八卦,创立了六十四卦历法,以离、乾、坎、坤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及东南西北四方,一年360天,剩下5天过年,使人们有了准确的作息时间,并通过八卦占卜给出的提示来指导确定氏族生产劳作。伏羲发明的先天八卦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并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周朝的周文王,精通八卦、阴阳、五行、甲子、天文地理及历法知识,他不但运用八卦来占卜,而且还对八卦进行研究。结果文王发现,伏羲时代的人们生存最大的障碍是自然界,所以伏羲八卦主要以天地间的阴阳消长规律预测吉凶,而现在人们生存最大的障碍却是人,所以文王以人伦道德作为八卦的基础理论,通过洛书的变化规律,发明了后天八卦,重新排列六十四卦次序,并根据每一卦的卦象及天干地支的五行生克关系,写出了判断吉凶的卦辞。
文王八卦以乾父、坤母作为六十四卦开始,其中预示着父母所生的子子孙孙在发展壮大中互相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因此产生的命运吉凶。
周文王的后天八卦,阐述了人类在新时期的灾难是来自于人类本身,同时也在八卦中提出了解决危机、趋吉避凶的办法。文王后天八卦是易学的应用基础。
继伏羲发明八卦后,经过神农、黄帝、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巨匠的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历法知识、建筑理论、美学思想、治国安邦的宏韬伟略、中药理论、民俗风情、汉字演化……
易经,通过天体变化、地理环境变化规律与人的行为结合起来,它研究的是人和自然如何共存相处的学问,核心内容是讲一个对立统一的宇宙观,阴阳相互消长转化,生生不息,变化是易经的主题。
这里面没有任何鬼神主宰的内容,不存在任何迷信的成分。所以说,易经不是迷信,而迷信的是人!分析原因有三:
第一,掌握易学知识的人,出于功利目的,为易学蒙上神迷色彩,通过欺骗的手段骗得地位、功名与钱财等。
第二,一些不懂易学的人,从个人主观意愿、个人一已私利出发,求名求利求享乐,希望通过易经点石成金、一蹴而就、不劳而获,这样就容易被人利用和欺骗。受骗的人自然会认为易学知识都是骗人的把戏,这都是无知造成的。如果人们都懂得易经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懂得内在深奥的道理,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第三,一些易学研究者,没有名师指点,明明没有搞懂弄通,却不懂装懂,不明就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开发出一套自己研究的易学来,这样“挂羊头卖狗肉”自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综上所述,过度迷信、盲目崇拜、上当受骗是人为和传统观念造成的,与易经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
易经对于我们的真正的意义是,让我们看到自己所处境地,了解自身命运发展趋势,衡量天时地利人和之五行生克变化,强者克之,弱者服之,目的使五行趋向平衡,身心安好,生活祥和,达到趋吉避凶,破祸成福,少走弯路,把损失降到最低。
而这里所说的“趋吉避凶,破祸成福”,也不是简单的改数字、改改名字、买一些摆件等就能“改运”、万事大吉、心想事成的,而是让人化解盲点与执著,过一种简约而有效率的生活,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自我修炼是:德行、能力、智慧。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是贯穿中国文化的主线,是现代人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枢纽,只要抱着研究的心态,客观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去继承与发扬,就不会助长迷信思想。